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为后人留火种

2016-06-14 09: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6月13日讯(记者 梁祎)“原来我认为档案工作是相当严肃的,跟做预备有什么关系啊,没想到自己的影像资料都进了档案馆了!”6月13日,76岁的玉雕大师李博生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专题座谈会上感叹道。这天,工艺美术大师、民俗专家等齐聚北京市档案馆,畅谈北京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发展现状,为传承工美技艺保护献计献策。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是为传承、保护具有北京历史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工美协会和工美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市档案馆于2013年开始调研、策划,2014年启动实施的采集项目。截至2015年底,共采集了20位工美大师的口述历史档案,以谱系、技艺、创新三个维度,将大师的从业经历、技艺技法、作品展示及对行业的突出贡献等予以呈现,形成了3000余分钟的高清视频素材。

IMG_6720

6月13日,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市档案馆召开。会上,播放了工美大师纪录片。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这些工美大师年龄普遍在70岁以上,其中,双起翔、崔洁、费保龄已约90岁高龄。现场播放的纪录片中,双起翔在说起泥塑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费保龄对风筝艺术的“真”爱,把这项民间工艺带入了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崔洁对织补事业的热爱深深感染着工作人员。

IMG_6731
李博生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专题座谈会上讲话。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这些大师,我一听声音,都颤颤巍巍的了。人一辈子就这几十年的时间,建立档案,让大师们的思想以声音的方式留存,让我心里很感激。这个工作如果能继续下去,意义非凡。”李博生看完纪录片说。

会上,掐丝珐琅大师米振雄谈及景泰蓝的发展现状深感忧虑。“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就是因为待遇太低。还有人觉得这是皇上用的东西,我们离它很远,所以销路不畅通,只能压低价格销售。”虽然他为大家分享了因为处于低潮期,现在收藏景泰蓝是最好时机的秘笈,但难掩内心的忧思,他积极思考着怎样让北京居民也能关心景泰蓝、热爱景泰蓝。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很复杂,大学里应该设置景泰蓝研究生班,在校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学生进入工厂,我们的师傅还可以带着他们实践。”同时,他建议在抢救大师们的艺术精品和技艺之外,关注一线的老技师,他们有连他都不知道的绝活儿。

柏德元虽然业已70岁,却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作为90年代北京工美企业转型成功的代表性人物,也是金漆镶嵌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他表示要发扬工匠精神,以“玩儿命打造精品”的方式,不计投入地“为后人留点资料,留点样品,留点火种”。此外,他还建议在接下来的采集工作中加入京绣等技艺,丰富口述历史档案。

据悉,该系列采集项目还将以书籍的形式面向公众,呼吁对工艺美术和非遗技艺的关注。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梁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