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的不同趣味

2015-12-17 16:30 深圳特区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隐居的不同趣味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人们给王维贴上“山水田园诗人”的标签,以此概括其诗歌的内容,是一个取巧的办法。王维的四百多首诗歌中,并不仅仅限于山水田园诗,只是人们认为山水田园诗更能代表王维的风格而已。

王维诗歌中的山水景色,往往带有禅宗的意味,有独特的个人思想感情和审美体验。如果我们回看前代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诗,就会发现,诗歌中仅是对景色进行客观描写,如同“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一样的句子,不过说了涧水曲折、树密岩高、日落月升等景色,十分生硬。前贤总结说:庄老消退,山水方滋。诗歌从谈玄论道中解脱出来,诗人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但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由谢灵运等人开始,经宋齐梁陈,不断发展,才走出一番新的面目。

终南别业,即终南山别墅。全诗的中心在于首句“好道”二字,由“好道”生发出下面的种种描写。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岁就喜爱佛道,年纪大了,就在终南山山麓为家,方始得遂中年修道的心愿。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幽兴忽然而至,每每独自深入山中,但是山中胜景,赏心乐事,只有自己知道而已,并无人可以分享。兴,是激情、是冲动、是意会,与文学创作关系极深。兴之来不可遏制,兴之去不可挽留。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雪夜访戴,王子猷雪夜忽然想起戴安道,于是连夜坐小船由山阴赶往剡,一夜方至,到了戴家的门外,却不相见,又返回山阴。人们问他何故不见戴,王子猷说:“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维的兴,大概与王子猷差不多,兴致一来,便入山中行走,真的难以向外人道也,也不必向外人道也。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以为没有什么可观了,谁知白云又起,世界又是一番光景,有绝处逢生之感。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句,大概是学习了王维的诗意。《周易》也有“否极泰来”之思想,诗句虽然是写眼前之景色,每一字又包含着无可解说的至理,对仗自然,并不凑合。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偶然碰到乡村中的老头,和他说话谈笑,不知道回家的时间。也可见王维的平易近人。

《终南别业》并不是一首严格的五言律诗,清代赵殿成在注解王维的诗时,将其放入五古部分。蘅塘退士认为是五律。高步瀛先生在《唐宋诗举要》中认为:“此等作律诗看则体格极高,若在古诗则非其至者。齐梁人诗皆可以此意求之。”高步瀛先生将这首诗看作了五律拗体。古诗有不同的体裁,体裁不同,所要求的精神气质也不同,适合于五律的方式,则未必适合于五古。读中国的传统诗歌,明辨体裁是一项入门的本领。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写出了王维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清清的河水,远远流向草木交错的天边,诗人的车马缓慢安详地走着。王维辞官归隐,所见之景,毕竟带上了一层凄然的色彩。

颔联“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流水顺承首句的“清川”而言,官场生涯的荣耀或屈辱,都如同流水一样逝去,又或者人生得意之时,应认识到激流勇退的道理。天上的鸟儿,仿佛也知道诗人归隐之心,在这暮色渐浓时候,陪着诗人一道还巢。这里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的句意,也显示了辞官归隐之旨趣。

颈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十分凄清寂寞,诗人的悲悯之情,也不难从中窥见一二。不然,归隐是何等闲适的事,却非要写得如此萧瑟呢?

读诗,真的要细细品味,注意字句,才能探得作者之心呢。要不然,局限于“山水田园诗人”这一标签,必定会胶柱鼓瑟。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