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琴的秘密是“没有秘密”?

2015-12-01 09:51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斯特拉迪瓦里 名琴的秘密是“没有秘密”?

秘密或许就在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以及当时伟大的手艺人的传统。

不同行当的演奏家对自己乐器的态度可能截然不同。钢琴家们,即使像“键盘上的旋风”霍洛维茨这样音色独特的巨匠,也并不愿意别人将注意力集中于他的乐器——尽管,大师晚年重返祖国到莫斯科举行演奏会时,编号为CD443的他的那架巨大的斯坦威钢琴,迢迢万里跟随他从纽约家中到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那些音乐修养参差不齐的记者中有一位请求大师“说说您的钢琴”,已经不知多少次面对这种发问的大师夫人——宛达·霍洛维茨,娘家姓氏为托斯卡尼尼、指挥大师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的女儿,显然继承了他伟大的父亲那举世闻名的坏脾气,不胜其烦地对着提问者来了句:“它和其他钢琴没什么两样!请提下一个问题!”

然而弦乐演奏家则不然,在很多大师级演奏家介绍文字的最后,常常要将他们演奏的乐器“晒”出来。比如不久前的11月10日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几乎在关于他的任何正式介绍中都会提及他的两把名琴——1714年制作的斯特拉迪瓦里“索尔”和1743年的瓜奈利·德尔·耶稣(意为“耶稣的瓜奈利”)。斯特拉迪瓦里琴的上一位拥有者是伟大的前辈大师耶胡迪·梅纽因!而对于梅纽因,拉阿本在他的《古今杰出小提琴家》中写道:“梅纽因的出门行李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两只用旧了的手提皮箱,始终不会遗漏的中国哲学家李聃的著作《老子》,一个装着两把价值十五万美元的斯特拉迪瓦里手制小提琴的大琴盒。”

两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价值十五万美元,这个价格在今天已是天方夜谭。事实上,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斯特拉迪瓦里、瓜奈利和阿玛蒂名琴已经不再仅仅是乐器,它们也被视为最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和收藏品。今年8月,一则消息曾引起很多人瞩目:美籍波兰小提琴家罗曼·托滕伯格的一把35年前失窃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重新现世,其市值为1590万美元,而托滕伯格于1943年购得这把琴时的花费在1.5万美元左右!而去年一把斯特拉迪瓦里中提琴在香港的拍卖起价就高达人民币3.5亿元!所以,当四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组成的“斯特拉迪瓦里弦乐四重奏”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期间,四位演奏家和他们的乐器入住马奈草地国际俱乐部时,俱乐部的女主人坦言,由于时刻惦记着价值十亿的珍宝的安全,她夜里几乎无法成眠。

如此价值连城的名琴发出的声音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对此尽管不乏大胆质疑者,但无数弦乐演奏名家对名琴的钟爱,足以证明这些稀世名琴的魅力并不只是在于它们的身世和名气,而是由于在它们上面奏出的声音确实有着独特美质。尤其是“斯特拉迪瓦里弦乐四重奏”这样名副其实的由清一色的四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组成的重奏组,其天籁般婉转清澈的乐音,那种沁人心脾的醉人之美,事实上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耳朵就能明显地、强烈地感受到。在他们2015年大规模中国巡演的北京音乐会之前,当他们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演奏和介绍他们的乐器,并签售他们去年在静谧的瑞士乡间教堂录制的新CD时,音乐爱好者蜂拥而至,也说明了名琴对于公众的巨大感召力。目睹人们热情而井然有序地等待四位音乐家签名,那种情景令人深感欣慰。CD中所包含的莫扎特三首《普鲁士》弦乐四重奏,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未必是他们熟悉的曲目,但斯特拉迪瓦里的名字以及四位音乐家现场演奏的美妙琴声打动了人们,让他们生出继续听这样的美好音乐的愿望。

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组对于我们中国音乐爱好者的特殊亲切感,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它的成员之一、第一小提琴王晓明是中国人。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2002年进入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维也纳国立音乐表演艺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阿尔班·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组成员、小提琴家格哈特·舒尔茨。他曾荣获卡拉扬国际奖学金和维也纳史蒂芬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2008年成为瑞士苏黎世歌剧院乐团成立一百多年来最年轻的乐团首席。他同时还是我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客座首席。在作为乐团首席和独奏家的演出活动之外,这位勤奋而精力充沛的年轻小提琴家于2007年与另外三位演奏家——瑞士小提琴塞巴斯蒂安·伯伦、意大利中提琴演奏家莱希·安东尼奥·乌顺斯基、瑞士大提琴演奏家玛雅·韦伯一同组建了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组,四把名贵的乐器由瑞士的斯特拉迪瓦里哈比斯罗伊廷格基金会(Habisreutinger Stradivari Foundation)赞助提供。该四重奏组成立的初衷,是通过名贵、古老乐器与富有天赋的年轻音乐家的结合,让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名琴奏出新颖动人的音乐!

这些名琴的制作者是一位什么样的传奇人物?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最关心和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奇妙的事实是,人类拥有的最名贵的弦乐器,都来自一个小城——意大利北部距离米兰约120公里的克雷莫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它的小提琴制作工艺而闻名全球。如今我们漫步于这座城市的古朴街道,会看到以小提琴制作大师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虽然,今天这里仍是制琴工艺集中之地,但却完全不能与昔日大师的辉煌成就相媲美。

小提琴制作王国三个不朽的姓氏——斯特拉迪瓦里、瓜奈利和阿玛蒂,其中最响亮的一位,斯特拉迪瓦里,原文为Stradivari,也有译为“斯特拉蒂瓦利”,是17至18世纪克雷莫纳一个家族的姓氏,而这个家族中最为后世所铭记的人,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他1644年出生,1737年逝世,活了93岁。他不仅制作小提琴,还制作大提琴、吉他、中提琴和竖琴。据统计,他一生制作的乐器总数为1116件,其中约有960件是小提琴。但这些乐器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全部保存至今,目前存世的为650件左右,其中小提琴的数量在450件到512件之间。今天,这些乐器中的绝大部分都无可置疑地被视为稀世珍宝,不仅由于琴声的纯净和优美,也由于其穿透力和洪亮感,还有对于演奏家而言妙不可言的深层因素。正如马友友描述他的那把曾属于传奇大提琴家杜普蕾斯的名为“大卫多夫”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时深情赞美的:“我真的相信这把琴是有灵魂的,而且也具有想象力。”

斯特拉迪瓦里14岁跟随师傅阿玛蒂学习制琴,22岁做出他的第一把琴,在此后的70年间,他的制琴工艺最炉火纯青的时期,被认为是从1700年到1720年的大约20年间,被后世称为他制琴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做出的琴质量最高,最为演奏家所喜爱,这些乐器的价值也高于这位制琴大师其他时期制作的乐器。虽然,在我们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无所不能,但在小提琴制作方面却始终无法逾越克雷莫纳大师达到的巅峰。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寻找18世纪大师制琴工艺背后的秘密,但迄今仍没有确切定论。有人断言秘密在于制琴大师们所用的木料,有人则认为秘密在于油漆。当代法国提琴制作和鉴赏权威雅克·弗朗赛被问及斯特拉迪瓦里这些制琴大师到底有没有“秘密”时,他的回答是:“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认为是有‘秘密’的。但是在18世纪时这完全不是什么秘密。不过这并不像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的那样是油漆,而是油漆下面的那一层透明的底漆。在当时,这种东西在当地的药房中就可以买到,意大利各地的制琴者也都知道……这层底漆是很美的金黄色,并渗透到木头里去。”在他看来,这样的底漆是那个从容时代的典型体现,它需要很长的晾干时间,所以,斯特拉迪瓦里从接受订户的定金到交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后来的制琴师们等不了这么久,就开始使用干得快的底漆,导致底漆的配方失传,“古意大利的声音就这样完结了。”

秘密或许就在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以及当时伟大的手艺人的传统。据研究,斯特拉迪瓦里、他的师父阿玛蒂,以及晚于斯特拉迪瓦里半个世纪出生的另一位伟大的制琴大师瓜奈利,他们都是淳朴的手艺人,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会拉琴,他们的作坊里没有照明,因为他们恪守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习惯,他们在制琴上的多产来自他们的勤奋和对自己手艺的热爱。斯特拉迪瓦里93岁辞世,在今天都是令人羡慕的高寿之人,这是否证明,手艺人的勤奋劳作有益于健康?而今天我们听到在他们亲手制作的乐器上奏出的美妙乐音,可能也具备同样的功效吧。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王纪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