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儿童片?其实拍给大人看的!(2)

2015-10-22 14:02 广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你以为是儿童片?其实拍给大人看的!

主题过于宏大 考验观众的知识结构

将在10月23日上映的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在赢得好口碑的同时,也被批评有主题超级宏大、承载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问题。优美的音乐、充满边陲风情的壁画,让观众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旅行纪录片的直视感。不过,画风一转,镜头的焦点落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因为生活日益困难,哥哥从小被送到爷爷家抚养,弟弟则留在了父母身边,让这对小兄弟无端生出了许多嫌隙。哥哥认为是因为弟弟,父母不要自己了,所以记恨弟弟;弟弟因为父母每次只给哥哥买玩具、衣服而妒忌哥哥。爷爷去世了,远在草原深处的妈妈病重。因此,从小不和的小兄弟结伴穿过沙漠“回家”。一路上的困难险阻终于一一度过,最后,兄弟两人却发现梦中的家园已经被工业文明破坏了。

看过全片之后,成年观众都会明白:这是一部主题深刻的故事片,通过两个孩子回家的路程,审视着整个曾经“水草丰茂”的大草原盐碱化日益严重的现实。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常发现每一位导演内心都装着一只表达欲望爆满的怪兽,《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李睿珺导演是这样,《心迷宫》的忻钰坤乃至《港囧》的徐峥都一样。他们都希望用100多分钟的片长给观众捧出自己思考了几年甚至10年以上的心底话。但厚积薄发对电影语言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较为完整的人文社科知识结构,估计观众只能看到主演站在沙漠盐碱滩上讲述水草丰茂的故事,“隔代抚养造成的亲情隔阂问题会很严重”,而小观众估计就只能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沙漠里找妈妈的故事了。

大人看内心戏 小孩子只看见“小蝌蚪找妈妈”

《小飞侠》号称90%的特技镜头绚丽得让人目不暇接,休·杰克曼接近疯狂的演绎让黑胡子这个舞台型人格的魔头重现人间,但这不代表电影就非常适合小观众观看。故事可以说是《小飞侠》前传,从彼得出生被遗弃在孤儿院门口讲起,勾勒出一代小飞侠发现自我、努力成长、领导梦幻岛的心路历程。从成年人的角度看,整部电影故事紧凑,一环扣一环,小彼得从叛逆少年、梦幻岛挣扎求存、智取海盗船,到迸发潜能勇救虎莲公主、终于与梦中的妈妈相见,这都是特技与奇幻人生相结合的连台好戏。

但长时间、高强度的3D特技令成年人的眼球都觉得很累,就莫说是小观众了。同时,对于孩子来说,彼得在孤儿院中的顽皮和叛逆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为什么在勇闯梦幻岛之后就变得时而勇敢、时而怯懦、时而又奋不顾身?有点理解困难。毕竟,大量的内心戏在特技的包装下或者会显得很绚丽,但再华丽的镜头都不能让小孩子感同身受。在他们看来,小飞侠就是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特异功能了。

这种英雄成长的心路历程混杂着复杂的权力斗争故事的作品,近期还有《魔比斯环3D》和《蚁人》。过于复杂的剧情、权力斗争的戏码明明就是吸引成年人的戏份;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可爱的角色设定、精美的造型设计、动听的背景音乐才是王道。

头评

“全年龄段”其实不科学

市场上经常会冒出一大批的电影自称“合家欢”、“全年龄段适合观看”,但实际上,这些作品不是让成年人有“陪太子读书”的鸡肋感,就是让小朋友有莫名其妙、不明白身边的父母为什么看得聚精会神而大哭大闹的落差感。造成这种鸡肋和落差的原因,总归一个字:贪!

对主创团队尤其是导演、编剧而言,是贪心。他们总希望把自己爆棚的表达欲在短短的时间内用一个电影故事全部塞给观众。这对于成年观众而言,“看部电影都要受教育,烦”!对于孩子来说,“我看不懂就是你的错”。所以,巨大的落差在构思之处已经初步形成了,部分动漫电影构图低幼化、对话成人化的病灶就在于此。

进入到制作环节,投资方一想到一个小观众起码有两个成年人陪同的巨大票房市场,就起了转制3D的念头,于是,一堆本来不需要3D特技的作品变成了只有字幕3D的动漫电影。而高企的制作成本形成巨大的宣传压力,被动的宣传人员一心只想把更多的观众拉进影院,所以不顾一切地喊出了“全年龄段电影”的口号。

但其实,一部电影在有限的片长中能承载的、可以表达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是导演、编剧的整个人生,3D特技也不能帮助电影扩大容量,电影的内容和质量早就决定了票房,哪怕宣传人员再给力,票房也不可能飞升上天。因此,说白了,“全年龄段”这种提法本身就不科学,试问我们的一生如此精彩又复杂,怎么可能有一部电影能覆盖所有人整个人生的所有阶段?所以,请导演和制作人准确定位你的作品,请观众买票入场前准确定位你的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林虹汝